document.write("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3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引发了各界关注。随着大湾区规划纲要公布实施,大湾区建设已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新阶段。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由规划蓝图转向施工图。如何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成为了两会上石化行业代表委员讨论的重点。其中,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粤港澳三地最有共识。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后,正在按照部署抓紧推进'1+N'规划体系、'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抓紧细化具体工作方案,重点落实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创建国际科创中心,特别是建设国际水平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同时支持中国科学院创办的香港创新研究院。二是重点推进有利于港澳居民进出内地和到内地发展的便利措施,特别是有利于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这一侧就业创业的便利措施,以及对于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的重大举措。


  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代表委员都对此表达了看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表示,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工作:一要对标国际一流,发挥好中心城市核心引擎作用,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携手港澳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要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携手打造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三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携手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四要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着重从重大合作平台建设、重大合作项目落地、规则相互衔接等方面寻求突破,打造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粤港澳三地最有共识、最具优势,也是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由规划蓝图转向施工图,香港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特殊优势,以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突破,打开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新局面。要加快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使其成为支撑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脊梁'。未来,通过这条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珠江西岸和东岸将连为一体,两岸各城市将在科创领域相互呼应,实现更好的交汇融合,进一步形成科创引擎合力,打造出一条贯通上中下游、科学—技术—产品—市场无缝连接的世界一流创科产业全链条。


  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深茂铁路开通,茂名融入了珠三角核心城市2小时生活圈。前不久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相继通车,改变了茂名与大湾区的空间格局。茂名将做好大湾区基础化工原料供应基地,将把握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的新趋势新特点,依托石化产业基础,打造石化精深加工产业链,形成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产业共同发展新格局。


  在'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高开贤表示,大湾区建设可以给予澳门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澳门也将紧紧抓住机遇来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澳门商界也会积极地投入到、参与到大湾区的发展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重要的战略发展基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海油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业务涉及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天然气管道运输等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中国海油将积极融入粤澳港大湾区建设,通过开发建设一系列大型油气田,深挖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完善海上输气大动脉管网,优化能源供应结构等举措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