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引热议

 

  6月17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表示,材料科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材料科学的发展。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表示,当前一些热门的领域,如生命健康、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等,说到底都要依赖材料的革新。

 

  在人工智能和材料科学高速协同发展的今天,人们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难题及政策实施引导。

 

  这也正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本次论坛的原因。科技发展到今天,材料科学和人工智能这两个学科之间,可能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彼此。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认为,以往的材料科学研究是试错、“炒菜”式的,研发周期很长,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而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缩短了材料研发的周期,减少了投资,加快了整个领域的进程。材料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无疑将对材料科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科学涉及的种类和数据特别多,需要人工智能的介入,才会提高处理效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徐红星也认为,材料科学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

 

  反之,作为必不可缺的硬件基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离不开材料科学的助力。1月出版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报道了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他们在超导系统中首次实验实现了量子生成对抗学习,展示了量子器件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可行性及巨大潜力。

");